close
雞捲(台語)
雞捲-應該要用台語發音才對,為什麼呢?一定有人會問,明明都沒有雞肉,名稱卻叫做雞捲。
它的典故是這樣的,在農業社會的時代,台灣人於過年過節捲一些菜捲,為了節儉,利用家裡現有的食材,東加一點,西加一些,加減(台語)捲一捲,加減捲(台語),多出來的東西,多捲一捲,傳來傳去就變成雞捲囉!
所以雞捲的餡料,非常得多元化,想加什麼自己加,只要自己覺得對味就是美味捲。一般比較常看到的是,用魚漿或蝦漿、肉漿....為主比較多。
材料:
準備材料:這是豆薯又叫做刈薯(台語)↓
洋蔥、紅蘿蔔切小丁,先炒過。↓
刈薯去皮切小丁、芹菜切小丁備用。↓
把魚漿、豬絞肉、刈薯、胡椒粉、適量鹽攪拌有黏性、彈性。魚漿有鹹了,所以要斟酌加。↓
再把作法4加芹菜、炒好的洋蔥、紅蘿蔔一起拌勻成餡料。↓
豆皮剪成自己要的適當大小。外面賣現成的雞捲是一張豆皮剪成3等份(成長形)。我是為了好收存,一張分成4等份。↓
把餡料放入豆皮一排,尾端抹一些餡料的漿。↓
再捲起來黏住。↓
排入盤裡,進蒸鍋蒸12-15分鐘,看雞捲的大小。要有間隔,不然會互相黏住。↓
可以冰冷凍,要吃多少取多少出來,退冰之後用炸的或煎的,甚至可以用烤的。再切小塊即可食用。↓
這是用烤的。↑↓
這是用炸的。↑↓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