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瓜筍包也是傳統的台灣味,作法與粿粽雷同,只是造型不同。這次我更是給它有鄉村的田園風味,相信看到的朋友一定非常想念古早美味。
這次餡料用了牛頭牌紅蔥肉燥,除了肉香還有紅蔥香,更是為我們簡便許多。可說是一醬在手,萬用無窮!製作餡料方便、縮短時間;尋找台灣味置在啦(台語)!就是它了-牛頭牌紅蔥肉燥!
食材
1.水煮熟的桂竹筍用手撕開長條,再切成小丁。
2.乾香菇冷水泡軟,擠掉多餘水份,切小丁。
3.熱油鍋香菇丁炒香,放竹筍丁拌炒,加淡色醬油、適量鹽、適量水拌勻,中小火燜煮入味。 再放牛頭牌紅蔥肉燥拌炒,小火燜煮至湯汁收。餡料一定要湯汁收乾一點,這樣比較好包。
4.準備麵糰:番茄原汁(1/2碗即可)、南瓜泥連皮(約1碗)、紫色地瓜泥(我有加芋頭泥參在一起,因為我不想顏色太深)(約1碗),另外還有綠色的抹茶沒拍。
5.趁熱把地瓜泥,加入糯米粉裡用手搓成小細糰;加麵粉、食用油,搓成3光(盆光、手光、麵粉光)。每種食材的含水量不同,像芋頭地瓜泥麵糰我又另加1/3碗的冷水。南瓜泥加不到1/3碗冷水。麵糰以不沾黏手為主。 注意:通常要做粿粹。但是我用熱的地瓜去攪拌就不用粿粹了。要用很熱的食材去攪拌糯米粉,才會Q
6.各種顏色的麵糰,分別與作法4相同作法,只是材料的比例些許不同。麵糰做好,馬上包入袋裡或濕布蓋住,防止風乾。
7.適量小麵糰壓扁,包入餡料。縮口捏緊,縮口朝下。放到月桃葉上(葉裡事先抹一層薄油)或不沾烘焙紙上。再做造型。做了特別造型包,剩下的就做小型的肉燥筍包。 做為準備同學餐聚的餐點。
8.其他特別的造型是先捏好造型再放不沾紙上。 包子蒸前抹一層薄油。 電鍋外鍋1.5杯冷開水蒸。用鍋架及有孔的蒸架。蒸的期間要打開散蒸氣3次。
9.有些先冰冷凍庫。不用退冰,直接大火蒸10-12分鐘。